有人说李世民杀的功臣比刘邦杀的功臣多为何被吹捧为不杀功臣的皇帝
李世民本就是不杀功臣的皇帝,不需要吹捧。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又逼着李渊退位,这确实是李世民的污点,但是说到对待功臣上,李世民确实做到了不杀功臣,并尽力让他们安享晚年。
但这并不代表着,功臣们犯什么错误,李世民都要保下来不杀。
李世民确实杀过三个功臣,但这三人的被杀并不是李世民容不得他们,而是他们自己作死而不自知。
四姑娘就来说说这三
李君羡被杀能被后人记住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大功臣,而是因为他的死成全了武则天的称帝。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贞观年间那个关于“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当时李淳风劝说李世民不要把这个应谶的人找出来处理掉,但李世民心里还是有疙瘩,在一次宴请武将的宴会上,小名“五娘子”的李君羡就被李世民注意到了,更让李世民耿耿于怀的是,李君羡还是左武卫将军和武连县公,镇守玄武门。
他和这个“武”字太有缘了,所以李世民就认为他是那个应谶的人,后来就把他给杀了,然后武则天就完美的躲过了一劫。
不过这件事情经不起推敲,李君羡的死和武则天并没有关系,而是他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
李君羡早年的经历和许多瓦岗将领一样,初为李密的部下,后来被王世充所俘,但是在王世充那里待不下去,然后投唐。
投唐之后的李君羡跟随李世民征战,每每冲锋陷阵,很是骁勇。
所以后来就掌管玄武门宿卫。
在他任华州刺史的时候,他和当地一个叫员道信的人勾结在一起,
侯君集是成也高昌国亡也高昌国。
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后来在贞观年间出将入相,但在639年,李世民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进攻高昌国,这一仗侯君集打赢了。
这个功绩可以说是很高的,但是,侯君集却在战争中犯了错误,他未经允许就私自发配没有罪的人,又贪财并且纵容部下敛财,班师回朝之后,迎接他的不是奖赏而是牢狱之灾。
后来在岑文本的求情下,李世民将侯君集释放。
他自认为功高不应该被罚,但是帝国有帝国的规矩。
于是他开始对李世民又怨言,以至于这种怨言还对着张亮说了,后来侯君集和太子李承乾互相利用,想要谋反。
李承乾意
侯君集认罪后,李世民还试
最后李世民下令将侯君集处死。
张亮的死与李君羡和侯君集相比,确实冤枉一些,但也不冤。
他原本是李世民的心腹,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645年还与李绩兵分两路进攻高句丽。
但是张亮却停妻再娶,竟养了500名义子。
646年,常德告发张亮私养500义子意
”而当时的朝臣也大部分认为张亮该死,虽然也有人认为并没有证据证明张亮谋反,他是没有罪的,但是李世民还是坚决的处死了张亮。
张亮的死或许和侯君集一样,都卷进了争储之中。
李君羡、侯君集和张亮就这样被李世民处死了,并非李世民容不得功臣,而是他们自己做了错事。
实际上李世民对功臣是很容忍的。
单看尉迟敬德就知道。
尉迟敬德是玄武门之变的第一功臣,因此自恃功高,常常给李世民出难题,和文臣在朝堂上不对付,还有一次就是在宴会上因为有人席位在他之上就不高兴,动手打了任城王李道宗。
即便如此,李世民也只是敲打尉迟敬德,经过三次敲打逼着尉迟敬德回家养老了而已。
该有的荣华富贵李世民都会给的,安享晚年也是李世民给他们的承若。
参考:
中国历史上有相当多雄才大略的帝王在晚年都对开国功臣痛下杀手。
汉刘邦晚年杀韩信杀彭越杀英布,还要杀萧何张良,幸亏这两哥们机灵,一个故意抹黑自己,一个干脆当了隐士,得以善终。
刘邦最后下的命令是杀樊哙,幸好办事的陈平怕吕后跟他算账阴奉阳违,要么樊哙也被杀了。
明太祖朱元璋就不说了,几乎把跟他打天下的战友们诛除殆尽,就留下一个半身不遂中了风的汤和。
李世民同样不例外,晚年对多位功臣痛下杀手。
但因为李世民杀的人都不太出名,出名的人几乎没杀,所以大家都对李世民晚年诛杀功臣不太了解,我给普及一下,重点说说他为啥要这么干。
刘邦为何要大杀功臣,因为将要即位的汉惠帝生性懦弱,没有霸气王气,他怕自己死了之后这帮骄兵悍将不服管制,一旦起了异心,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要在临死之前给汉惠帝扫清障碍。
朱元璋同样如此。
朱元璋最初的继承人是朱标,也是个温和宽仁的人,对朱元璋诛戮大臣很不理解,还向朱元璋抗议,朱元璋扔给他一根带刺的棍子让他捡起来,说道,我就是给你把这些刺头撸了,你以后就安全多了。
但是朱标毫不领情。
结果朱标死了,朱允炆即位,燕王造反,朝廷没有一位能打仗的老臣,全是一帮书生,最终龙椅易手。
李世民干这事的原因和刘邦朱元璋同出一辙。
李世民的继承人李治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主,起码在李世民眼里是这样的,不像他。
而李世民其他的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恪都像他,英武豪放。
可是这几个因为各种原因都不能继承皇位,所以李世民就得给李治打算打算。
首先要收拾李承乾的党羽,侯君集杜正伦等人被杀或被放逐。
接着收拾李泰的党羽,岑文本刘泊被杀或忧愤而死。
还收拾了一帮传言说要篡夺李唐江山的人,比如李君羡,就因为叫了个红娘子的小名,就被李世民冤杀。
最后李世民把矛头对准了两大战神,李靖和李勣。
虽然说李靖和李勣没有结党,但是能力太强,不能不防。
当时李靖已经病的不轻,李世民征伐高句丽要带他走,他说病得爬不起来了,李世民说那就好好歇着吧,当年司马懿也爬不起来,但是还能为曹魏效力。
李靖一听立马没病了,赶紧收拾东西上路,走半道实在不行了,李世民一看不是装的,才饶了他。
回来没几天就死了。
临死前把李勣贬到地方,跟李治说,如果他不是麻利走,赶紧杀了。
没想到李勣可是人精,接到命令连回家收拾东西跟家人说一声都没有,走的比兔子还快,最终捡了一条命,为后来李治斗倒长孙无忌出了大力。
李世民为何没有对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下手,因为这些人是晋王党,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关陇集团和江南侨姓高门的代表人物,李世民准备托孤给他们,让他们帮助李治坐江山,为何李世民最终选择了长孙无忌支持的李治,因为当时关陇集团的势力异常强大,李唐皇室还得依仗关陇集团定江山。
如果选择了李泰,李泰能不能斗过关陇集团都是问题。
而失去关陇集团的支持,李唐江山能不能延续下去都是问题。
后来的武则天为啥要迁都洛阳,就是因为干不过关陇集团,她把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干翻后,几乎得罪了整个关陇集团的势力,关陇集团不再支持她,她只好去洛阳重新组建新的政治力量,于是庶族地主通过科举考试登上了历史舞台,最终改变了整个中华历史的政治格局,门阀政治在宋朝时寿终正寝。
最后说个漏网之鱼,魏征。
魏征死了没几天李承乾造反事发,侯君集被杀。
而魏征曾经举荐过侯君集当宰相,所以李世民怀疑魏征是李承乾党。
大怒,把魏征的墓碑推倒,也不把女儿嫁给魏征儿子了。
如果魏征活到李承乾造反,估计他也是被抄家灭族的主,也就没有后来李世民魏征如鱼得水的君臣神话了。
感谢点赞。
参考:
这点很有意思 李世民的继承人李治是个懦弱无能的主,起码在李世民眼里是这样的,不像他。
而李世民其他的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恪都像他,英武豪放。
可是这几个因为各种原因都不能继承皇位,所以李世民就得给李治打算打算,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杀掉功臣,这样才能永绝后患。
李世民杀功臣的过程收拾李承乾的党羽,侯君集杜正伦等人被杀或被放逐。
接着收拾李泰的党羽,岑文本刘泊被杀或忧愤而死。
还收拾了一帮传言说要篡夺李唐江山的人,比如李君羡,就因为叫了个红娘子的小名,就被李世民冤杀。
最后李世民把矛头对准了两大战神,李靖和李勣。
虽然说李靖和李勣没有结党,但是能力太强,不能不防。
当时李靖已经病的不轻,李世民征伐高句丽要带他走,他说病得爬不起来了,李世民说那就好好歇着吧,当年司马懿也爬不起来,但是还能为曹魏效力。
李靖一听立马没病了,赶紧收拾东西上路,走半道实在不行了,李世民一看不是装的,才饶了他。
回来没几天就死了。
临死前把李勣贬到地方,跟李治说,如果他不是麻利走,赶紧杀了。
没想到李勣可是人精,接到命令连回家收拾东西跟家人说一声都没有,走的比兔子还快,最终捡了一条命,为后来李治斗倒长孙无忌出了大力。
李世民还冤杀了张亮 ,这和刘邦杀得唯一个让人有争议的人很像 ,这
都是有人告发其谋反 ,不过高祖刚开始人道一点,说他反形已具,只是流放了他 后来吕后在半道碰见彭越,把他带回来杀了。
李世民是听到张亮要谋反,问都不问直接杀了张亮全家,后来又后悔 ,说可能冤枉了张亮,为他平了反。
有人为李世民辩解。
说他们都谋反了,难道韩信陈狶卢绾韩王信英布没谋反么?
他们可是赤裸裸的起兵谋反,成功了就改朝换代了,侯君集参与李承乾的谋反那也是学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问题还没有那么严重,反正成功也是李世民儿子当皇帝。
李渊见到李建成李元吉的全家都被李世民诛杀殆尽,发出了一句诅咒, 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
一语成谶! 李世民的报应来了,李承乾 李泰 都想学他,而刘邦手下那些异姓王叛乱,在刘邦御驾亲征的时候,赤裸裸的喊出了我就是要当皇帝!这不杀留着过年?
至于猜忌萧何之事,李靖徐茂公(也就是上文的李绩)表示还是高皇帝厚道啊。
至于为何李世民朱元璋刘邦为何要杀功臣?
全是一个原因,往大了说就是为了国家稳定。
往小了说是觉得继承人不咋滴,为了家天下所清除障碍。
所有的皇帝都一样。
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秦始皇, 因为他根本没想过死以后的事情,根本没想过自己会死,还梦想着能成仙呢!如四五十岁的人还没有立太子,死之前还不让大臣议论他死后的事情。
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
参考:
唐宗宋祖中的唐宗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打天下时跟刘邦一样,身边聚集了许多英才俊杰,谋士武将如云,但是他们两有所不同,刘邦得了天下后就有些不思进取,与一起打天下的功臣矛盾越来越大,后来为了刘家天下传承下去,杀了许多对他有威胁的功臣,对于当时国家政权刚建立,百废待兴的社会并没有什么贡献,而李世民不一样,一来打天下过程中,许多战争他亲力亲为,有很多战功,二来,唐朝开国后,李世民重用了魏征,房玄龄这些能臣辅助治理国家,开创了唐朝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对于当时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李世民有句名言警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后世经常引用的,因此后世的史学家和学者更推崇李世民而非刘邦。
故有这么一说
参考:
刘邦没杀功臣,刘邦杀的都是反贼。
臧荼,起兵谋反被杀。
利几,起兵谋反被杀。
淮阴侯韩信,救驾不力,拥兵自重,谋害同僚,逼封齐王,收留敌将,与反贼陈(豕希)交往过密,手下举报造反,被吕后所杀。
韩王信,勾结匈奴起兵造反,被柴武所杀。
张骜,部下谋反,贬王为侯。
陈(豕希),起兵谋反被杀。
彭越,陈(豕希)造反征调彭越,彭越称病不从,后被刘邦所擒,贬在庶人,发配期间遇到吕后被其杀死。
英布,起兵谋反被杀。
参考:
哪些人说的?
先搞清楚。
李世明算是最开明的君主了,他是不杀功臣的榜样。
参考:
李世民没杀功臣,刘邦同样也没杀功臣,刘邦杀的全是反贼,八个异姓王有七个谋反,长沙国长沙王吴芮没反就能善终。
那些人云亦云的货就多去看看历史吧!
参考:
李世明杀了哪个功臣?
没有吧!只要不是谋反被发现了都好说。
也就侯君集和太子谋反被杀了,但李世明还在群臣面前替他求情,请求不要杀侯君集。
参考:
在我印象中,李世民杀过的功臣也就是参与谋反的侯君集。
李世民不需要杀什么功臣,因为打天下他就是最大的功臣,其他人也就是辅助。
参考:
刘邦杀的是权力大且能威胁自己的重臣,李世民杀的是认为有谋反意
按理说没杀过功臣的只有秦始皇。
参考:
他喜欢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