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大槐树还有吗
600多年的明朝,由于战争原因,经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
而这百万百姓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因此大槐树就成了移民史的见证,也留下了很多传说。
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
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据民国《洪洞县志》记载,大槐树树围为“七庹零一媳妇”。
庹指的是成人伸展双臂的长度,一庹为五尺,算下来周长有13米多,直径为4米多。
令人遗憾的是,原来的大槐树早已和寺庙一起被汾水冲毁,后人在故址上立有碑文,上书“古大槐树处”,现在存活着同根生的第二代和大三代槐树。
参考:
很小的时候,就听家里老人说我们祖上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的,洪洞大槐树就在心里扎根了。
后来长大离开家,曾遇到过一些山西人,尤其是去年遇到一个山西洪洞县的哥们,跟他聊起了大槐树。
他笑笑,说一个符号而已,劝你别去看了。
1.大槐树移民是咋回事?
明朝初年的大槐树移民,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一次官方组织的移民事件了。
持续时间长达50年,涉及1230个姓氏。
据统计,今天13多亿人口中,至少有1亿人是当年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次大规模移民呢?
中华大地经历了元朝近百年残酷野蛮统治,加上各类自然灾害,元末明初的几十年战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中原地区的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已经十室九空,连地都没人耕种了。
这时的山西,却因为没有作为战场,加上又风调雨顺,人口增长很快,且有大批灾民涌入。
为了恢复生产,从朱元璋开始直到儿子朱棣统治期间的50多年里,不断从山西强行迁移人口去京、冀、豫、鲁、皖、苏、鄂、湘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
2.当年大槐树今何在?
当年大槐树的位置,具体在今天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
根据史料记载,这颗大槐树是汉朝时栽种的,至今有1800多年历史。
在600多年前的那次大移民事件发生时,已经是一颗有着1200年历史的古树。
由于树龄长长得又茂盛,周边人们都将大槐树作为地标,后来在移民后随着岁月久远,人们可能已经记不得自己的故乡具体在洪洞县哪个地方,但是都记得那棵大槐树,所以洪洞大槐树就成了1亿人对先祖的标记。
今天,在洪洞县有个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景区内有一棵看起来很粗壮的大树,旁边有个碑写着“大槐树”三个字。
很多人在这里参观拍照。
千万被被眼前假象欺骗,这不是原来的大槐树,只是个仿冒的艺术品而已。
不要停留参观,继续往前走。
原来的那棵大槐树早就在清朝的一次洪水中被冲走了,现在在景区有个“古大槐树处”的碑,就是当年大槐树生长的地方。
在碑的旁边还有几棵大槐树,也立有石碑,上面写着“二代古槐”“三代古槐”。
据说这“二代古槐”是从当年被冲走的那棵一代古槐树的根发出来的,距今也有400多年历史。
“三代古槐”则是从“二代古槐”的根系滋生出来的,也有近百年历史。
这些一代一代生根繁衍的古槐树,正像是那些从大槐树下被迁走的移民,在中华大地上一代代扎根发芽到处繁衍。
在看本文的人,有多少跟老张一样,是大槐树下走出的子孙后裔呢?
参考:
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
大槐树下 老鸹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在口口相传,不忘自己的根基,祖辈之所在。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非常著名的明代移民的故乡,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成为了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而最能后代表家乡的,大概就是这洪洞的大槐树了。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2公里处。
主干粗壮、枯枝杈桠、沟壑遍身,虽然伤痕到处都是但是任然不失风骨和气节的古木,就是古大槐树。
虽然树木活的时间很长,汉代古槐已然消失,同根孳生的二代古槐也早已成枯干,但第二代新槐正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如同移民子孙的不断的生生不息。
虽然这些人因为那是候没有办法只能离开家乡,但是每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家永远是不管走了多远都不会忘记的地方,所以每一个洪洞人,虽然第一代移民带走了遗憾,但是后来的人也会回来把这个遗憾填上。
参考:
此刻正在手机前的你,不管你是哪里人,也不管你身在地球哪个角落,只要你是中国人,你的先祖很可能就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所以在中国民间,特别是中国北方,世代都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
”在今天,全球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人的先祖是来自洪洞大槐树下。
所以这里也是中国以“寻根·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那么,你了解这段历史吗?
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当初从大槐树下到底走出去了多少人?
你家先祖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吗?
现在这里的大槐树还在吗?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便随我一起,共同踏上一段寻根祭祖之旅。
先简单了解一下关于“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基本情况。
山西南部有个洪洞(tóng)县,这个地方在西周时期名叫“杨侯国”。
后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就开始设县,名为杨县。
到隋朝时就改名为洪洞,沿用至今。
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天下故乡,华人老家”。
因为这里是中国历史上从宋朝一直到清朝几次大移民的祖居地。
洪洞县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叫做广济寺,建于唐贞观年间。
在寺庙旁边,有一株现在被称为“根祖”的大槐树,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几次移民就是从这株大槐树下集合,然后走向神州大地。
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怎么成为“天下人的故乡”的?
北宋末年,女真大军攻克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
有部分宋朝皇室幸免于难,南迁建立了南宋政权。
同时,包括洪洞的在内的许多北方百姓也纷纷南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也被称为第三次衣冠南渡。
此后,到明朝朱元璋、朱棣当朝的半个世纪,就组织了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大迁徙。
在这几十年里,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就发生史上最大规模的官方移民18次,百姓们纷纷从这里出发,迁往江苏、安徽、北京、河南等全国共18个省,500多个县市。
移民涉及1230个姓氏。
经过600多年的繁衍生息后,从大槐树下迁往全国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全球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所以这里才被称为“天下故乡,华人老家”。
古代移民在大槐树下集合出发为什么要从这个地方移民到全国去呢?
在这里,我们重点以明朝洪武、永乐年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大迁徙来说。
1、战乱和屠杀使中原各地十室九空。
宋朝灭亡之后,由少数政权元朝统治了中国。
元朝的统治时间只维持了98年,也算是一个比较短命的王朝。
到元朝末年的时候,国内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同时还天灾不断,民不聊生,使河南、河北、山东等中原地区道路几乎被尸体阻塞,人烟断绝。
于是全国各地反抗元朝暴政的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同时元朝统治者也出动大量精兵对农民起义进行残酷的镇压。
元朝统治者的军队每攻下一座被农民军占领的城池,就会肆意屠城,杀得中原大地血流成河,十室九空。
史料中诸如
”《元史顺帝本纪》:(元军)“粮绝劫民财、掠牛马、民强壮者令充军,弱者杀而食之。
”《元史顺帝本纪》:(元军)“拔其地、屠其城。
”在十几年的战乱和元朝统治者的残暴屠杀之下,河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的百姓被杀得十不存一。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江苏诺达一个扬州城,当时就被杀的仅剩余18家!这时的惨烈是毫不夸张的十室九空,在所有历史文献中,无不用“赤地千里少人烟”这样的句子来记载。
2、天灾不断,中原地区人烟几近灭绝。
元朝末年,除战乱之外天灾又是接连不断。
黄河、淮河多次决堤,使中原各地百姓死亡无数,许多城邑村庄沦为废墟。
中原地区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灾害,“连年水旱、田禾不收”、“禾不入地,人相食”。
与此同时,中原各省及南方诸省又爆发瘟疫大灾,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洪灾3、其他地方都是荒疫兵乱时,山西却成了世外桃源。
由于天然的地理条件,在中原地区发生兵乱和天灾时,山西很少受到波及。
当时的山西大部分地区都是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同各省相比,山西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旺。
元人钟迪《河中府修城记》:当今天下劫火燎空,黄河南北噍类无遗,而河东一方居民丛杂,仰有所事,俯有所育。
上面这段记载中说的就是山西。
朱元璋刚统一中国,建立明朝时,当山西的人口有403.万人,比河南河北两个省的人口加起来还多。
所以,在元朝灭亡,明朝刚刚建立时,为了恢复各地的生产建设,维护统治。
朱元璋便制定了从山西移民到各地屯田的战略决策,便把它看做“此正中原之急物”。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长达50余年的移民大潮就此开始。
朱元璋 剧照从洪洞大槐树下到底迁出去了多少人?
他们都分布在哪里?
1、洪洞大槐树成为移民集散点。
一开始,明朝廷号召山西百姓移民到各地去的时候,即使给出了再多福利,但中国人固有的乡土情结是不情愿背井离乡的。
无奈之下,明朝廷不得不采取哄骗加暴力的手段,以洪洞大槐树为集合点,将人们或骗或押至这里,并以家庭为单位将他们编队,再用绳子将所有人拴在一起,然后集合出发。
出发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先民们齐刷刷的看着大槐树,三拜九磕,痛哭流涕。
多少人泪洒大槐树,多少人一步三回头。
就这样,一路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远离了故土,如同蒲公英种子洒向四方。
因为当时先民们的手上都是被官兵绳子绑住的,所以有人想上厕所时就会让官兵解开绳子。
而这,就是“上厕所”之所以被称为“解手”的由来。
先民们泪别大槐树下 剧照2、大槐树移民的分布。
从各种史料文献中的记载来估计,仅明朝洪武到永乐年间的50多年里,从大槐树下迁出去的先民就高达上百万,还不算北宋末年及明永乐之后至清朝时期的陆陆续续的迁移。
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及笔记史料记载,大槐树移民的主要分布点大致如下——河南的123个县市;
北京、天津、河北的142个县市;
山东109个县市;
山西104个县市;
江苏、安徽、湖北、湖南316个县市;
陕西、甘肃、宁夏182个县市;
黑龙江、吉林、辽宁171个县市;
浙江、福建、江西227个县市;
广东、广西、贵州248个县市;
四川、内蒙古、青海274个县市;
云南、西藏、新疆210个县市;
海南、台湾111个县市。
由此可见,大槐树移民的分布之广。
除此外,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洪洞大槐树移民路线
相传第一代大槐树是在汉朝时种植,据《洪洞县志》记载:其“树身数围,荫遮数亩”。
明朝的几次最大规模移民就是在这颗大槐树下。
到明末时,这颗大槐树连同它旁边的广济寺都被洪水冲毁,然后干枯了。
但是,在第一代大槐树的旁边,又同根生出了第二代大槐树。
二代大槐经过400多年的光阴流转后,在解放前就已渐渐干枯。
1974年,渐渐干枯的第二代大槐树被大风吹倒,洪洞县政府拨专款将其整修,然后将它树立起来,并为它做了完善的防腐措施,以作为移民的见证。
与此同时,在第二代大槐树的旁边同根生出的第三代大槐树也在茁壮成长,到现在已亭亭如盖,枝繁叶茂。
第三代大槐树现在,大槐树已经成了数万万中华儿女心中共同的乡土情怀了。
这里已经成为了国家5A级景区,以及全国以“寻根”、“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到这里来寻根,祭祖的习俗还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一年的4月,这里都要举办一次浩大的“寻根祭祖节”,中国九州大地乃至全世界的大槐树移民后裔都纷纷云集于此,表达着对大槐树故乡浓浓的爱和深深的情。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文化节最后的话。
大槐树的根,其实深扎在无数中华儿女的心中,它是中国人民对祖先的信仰,对故乡的向往,是中国孝道文化最好的体现。
所以,无论经过多少年的风吹雨打,无论世事变幻,沧海桑田,只要中华民族的根还在,魂还在,文化还在,这颗大槐树都永不会消逝,它将亘古长存!
参考:
大槐树早已无存,至今所见的槐树是老槐树根生子,或者是子生孙。
我家的族谱记载明确,第一句便交代说:吾祖乃山西人氏也,大明中年……迫于生计,吾祖携三子始迁范县数月,后迁……。
大槐树歌好多人都会吟唱:问我祖先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的作者李存葆先生,他曾在山东某报的整版,写过明朝移民的专题。
从那时我才知道:告别大槐树背井离乡的,不止我的先祖们,还有更多人的先祖们。
他们被迫流落他乡,重建家园。
大移民持续了很多年,先祖们被迫分散到了各地,但他们唯能记想的只有大槐树了! 大槐树是游子的故乡,是见证悲欢离合的祠堂。
它身躯尽管枯老,但它恩荫未亡;
它深藏情根,根发新芽。
无论岁月沧桑,它不计春回雪藏;
它是一棵树,是先祖们奉为神灵的树;
它承载的不止于那段悲史,更寄托了无尽的哀思;
没有根糸,何来勃发?
只有扎根,方能发芽! 大槐树的根尽管卑伏于贫壤僻地,但它不呻吟,不抱老。
日夜翘首,时刻牵挂着异乡的游子……让我们替先祖们祝福吧,天老地老情未了!愿大槐树长青,愿先祖们安眠!
参考:
最后决策的结果使大槐树下的人们大失所望,都被遣送到河南。
当年见证历史的那颗大槐树,如今还存不存在,我确实不知道了。
参考:
不饶弯子的回答:传说中的大槐树早就不在了!民国年间,那里除了仅存的一颗二代槐树(系一代槐树根系延生),杂草丛生,什么都没有。
民国后期,有附近乡绅向社会捐资建了一座不大的石质碑亭(今还在)。
现在看到的三代槐树是“原装的”,除此都是近年修建的。
参考:
2001年去过洪洞大槐树,现场有一个水泥包裹的死了槐树树干,树龄约200多年左右,旁边一活棵说是死去槐树的根萌发的,目测有50-80年左右。
别的没有古树,现在的巨大古树是假的,水泥做的。
参考:
山西洪洞大槐树没有了!完全没有了!现在大槐树景区的那棵树,是钢筋水泥做的!从
至于这个建筑工程造价有多少?
我不是土木工程预算专业的,但我感觉随便找个公园的太湖石假山应该都比他贵多了吧!这是1959年的老照片,后面那颗树,传说中的大槐树,并不比其他树大多少,这样的“大槐树”北方哪个村都有那么几颗。
明朝初年的移民行动,人口稠密的山西,向北方大部分地区输送移民。
移民都要在洪洞的一块空旷地登记造册一起走向四方,中间如果逃亡,可能会被处死。
骨肉分离的时刻,人们记住了这课大槐树,以及在树上不断哀鸣的乌鸦们。
所有民谣唱到“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
大槐树下老鹳窝。
”大槐树移民中,产生了这些说法“解手”,就是上厕所,因为为了防止逃亡掉队,移民被捆着上路,需要上厕所才解开绳索。
小便就是解小手,大便就是解大手。
“背手”“连手”北方人都喜欢背着手走路,因为当初大槐树移民时都是背手捆绑的。
好朋友叫做“连手”,因为同路走当然是最亲密朋友了。
“瓣状甲”小脚趾分两半,据说是大槐树移民用斧头剁开方便将来认亲,结果纷纷效仿,成了普遍现象。
这种说法明显不对,但瓣状甲和大槐树移民有很大相关性。
(钢筋水泥的大槐树,依旧是人们寻根问祖的圣地!)大槐树移民,大约发生1373年到1417年,距今刚好600年多一点,这颗树龄超过600岁的大树,怎么会凭空消失呢?
洪洞地处汾河谷地,清朝顺治8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大槐树被冲走,原先承载移民记忆的那颗大槐树再也没有了。
今天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最早建设于民国三年(1915),修建者是大槐树移民景大启等人。
也就是说,大槐树纪念地,要比大槐树晚二百多年!至于今天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不仅找不到活的直径超一米的大槐树,连民国时期的古建筑都没有,大部分的建筑和植物建设于改革开放后。
作为山西人,我觉得还是应该实诚一点,向全国人民宣告,这里没有古建筑,也没有古树,只是大槐树移民的共同记忆体。
几年前我在云南旅游,和几个上海人聊山西旅游,他们说最坑爹的就是洪洞大槐树,全是现代建筑,什么都没有,白跑一趟。
后来他又说,不过平遥古城比丽江古城强太多,平遥古城到处是古建筑,是一个活着的古称博物馆,而丽江,完全是小商品一条街和艳遇酒吧集散市场。
我告诉他,如果看古建筑和古树,最好的选择是晋祠,超过千年的古建筑和古树,比比皆是。
当然,我没有告诉他,晋祠也吹牛。
晋祠说自己某棵树是周槐,完全是胡说八道,因为春秋末年太原才成为汉人的城池,晋祠最早可能建设于司马懿当晋王以后!
参考:
都谁是王仲和的后代,从山西迁至河南郑州北大双桥,王氏三槐堂,者,其,乃,而,以,若,则,所,多,济,庆,绍,毓,生,文,光,家,法,延,长。
后续,,诗,书,礼,议,振,国,顺堂。
参考:
山西省洪洞大槐树,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至今到明朝有600多年了。
明朝时期,连续的战乱,导致省内缺少劳动力,很多耕地肥沃的土壤荒废,山西在战乱中受影响较少,而且山西有大量的劳动力,却没有足够的土地。
明朝初期,为了稳定政局,增强国力,朱元璋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移民屯田,开垦荒地”,当时明朝的时候,所有的移民,都在这个大槐树下集合。
山西做移民的地方最合适,不仅山西人丁兴旺,而且风调雨顺,其他省人也来到了山西,因此山西地少,人多,生计难,又从山西输出大量的人口,前往河北,河南等地,所以在大槐树下集合移民。
当年的大槐树,已经不在了,石碑大愧树还在,石碑一共高一丈零五,宽两尺四寸。
汉代种的树,明朝长得悠悠葱葱,明朝末年在旁边汾河发生了一场大水,把大槐树和广济寺冲毁了,只剩下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