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真的是最好的职业吗
有钱才是硬道理,不管任何时候,体制单位都不可能是最好的职业。
比公务员、事业单位好的工作太多,比如几大厂,比如烟草、供电、三桶油等一些知名国企,工资待遇远高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大量985、211名校的本硕博毕业生争相以进这些单位为荣,又有多少985、211流入机关事业单位,看看人数、算算比例便一清二楚。
人往高处走,有好的单位、好的机会没人会不想去,职业的趋向性已然说明一切。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之所以被就业市场追捧,让很多人认为是最理想的职业,尤其是在当前疫情撕裂经济的大环境下,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第一,受疫情影响,经济吃紧,就业市场萎缩,越来越多人下岗失业使得就业市场供需两侧严重失衡。
岗位的稀缺性尤其是好岗位的不足,使得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这种相对可靠的职业愈发吃香,无形中增加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含金量,让它们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第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确足够稳定。
虽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资不算高,比不起上述很多单位,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胜在稳定,有持续性,不受疫情等非常态因素、不可抗力影响。
工资月月照发,绩效奖励可能会受财政吃紧影响有所降低,可不管怎样都有,区别只是时间早晚、数额大小而已。
更重要的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是属于细水长流的职业,工龄的增加、职务的晋升不仅会带来工资收入的上升,还会给退休养老增加砝码,让在岗的人没有后顾之忧。
既无失业风险,收入随着时间推移水涨船高,退休养老还有保障,一入职场相当于拿到了人生的保险柜,这是为人父为人母最为看重的。
在他们的宣传教育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岂有不好之理。
第三,部分公考机构推波助澜,过度宣扬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价值,把优势夸上天,却不提及工资一般、不适合家庭条件不好的人从事等缺陷,如同视频剪辑掐头去尾,只让人看到他们所想表达的内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便毫无意外、偏颇地成了最好的职业。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一定范围地盲目过热,实话实说,很多公考机构难辞其咎。
总的来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肯定不是最好的职业。
但必须承认,在当前疫情大环境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稳定性为其自身加了分,在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也可以说是很多人最好的选择。
参考:
是的很。
再也没有比这更舒坦安稳的了。
旱涝保丰收。
安稳是真的。
不管咋隔离,隔离多久,工资照发不用发愁!基本生活是有保障没问题的!
参考:
是不是最好,这个见仁见智。
但是在中国这种环境下,体制内绝对是非常好的职业。
跟是否有疫情无关,自古以来都是。
参考:
是的哟,只是稳定,待遇中等偏上,适合普通能力的人来,毕竟外面一般学校一般能力也找不到好工作,
参考:
公务员工资高福利待遇好还可以养老,是天下最好的职业。
参考:
旱涝保收,四平八稳,福利福利杠杠,
参考:
2020年疫情开始时候对社会的冲击很大,很多人失业了,网上掀起一股编制热,甚至有人戏称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但可以肯定地说,公务员、事业编等体制内工作绝对不是最好的工作,这类的工作的性质可能会误导人们觉得它们才是金饭碗。
1.工作稳定,旱涝保收,但是收入很低受疫情的影响,几乎所有国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至少工资是受影响了,但是公务员的工资却还是照发不误,而且一分也不会少,甚至这两年还涨了一点工资。
这群人是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只要政府还在,工资就旱涝保收。
表面上看起来极好,可体制内的工资很低,低到不好意思开口提的地步。
举个例子,我有个同学在深圳工资,目前工资到手2W+,我的工资却还不及他的零头,我经常开玩笑说,你三个月挣的比我一年还要多,这虽然是一个玩笑,但说的却是实话。
今年年初深圳受疫情影响停工了,他也放了一个月假,可就算他放半年假,年收入仍然比我高得多,不得不说体制内低廉的工资真的让人无奈至极。
2.退休有保障,但是很难混出头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怎样的?
我觉得至少应该是多劳多得,每
当然,360行行行出状元,任何职业做好了都能出人头地,但是公务员等体制内工作有其特殊性,上面经常说,想赚钱就不要当公务员,可是连钱都没有的职业算是最好的职业吗?
当然不算!归根结底,我们国家虽然还残留了一点“士农工商”的影响,让人有种公务员这个职业高人一等的错觉,可实际上真正能改善你生活的,从来都是钱而不是工作本身。
一句话,有钱才是王道。
别说当上了大领导就什么都有了,别想那么多,官场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参考:
确实。
第一公务员事业单位不会无故拖欠工资,并且缴纳了五险一金,而且福利比较齐全,很多单位还包吃,简直很奈斯了。
第二,现在在疫情的冲击下,很多私人单位在大量裁员降薪,甚至有很多小企业拖欠员工工资,不缴纳社保,还有许多小企业已经倒闭了,所以相比之下,公务员事业单位简直不要太香了。
参考:
公务员、事业单位去防疫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