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过去重阳节即现在老人节。

参考:
现在为老人节,古代为避瘟疫的节日。
相传古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有一年费长房对桓景说:″你家最近有大难,可在九月初九这天,可用缝制绛色的布囊,盛着茱萸,系于手臂,登山、饮菊花酒,可免祸。
\"桓景听从他的嘱咐,到了九月初九这天,家人都臂悬绛囊,内盛茱萸,登山饮菊花酒。
晚上回家一看,家中鸡鸭牛羊,全都暴毙。
自此以后,九月初九重阳这天,便成了人们登高饮酒游玩的节日。

参考:
老人节,正值秋季,很应景,粧家成熟了,树叶黄了,也象征着人到了中老年。
这天老人们会结伴登高望远,览万物,望河山,抒情怀,展未来,虽已暮色,还展夕阳。

参考:
中国人的“重阳节”是“老人节”。
是每年的“农历九月九”。
是爱护尊重老人的节日。
是祝福祝愿老人快乐幸福安康吉祥如意,心情愉快!乐享晚年生活!人的生活就是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
这是人生经历,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俗话说:“前边有车,后边有辙。
”,“前檐的水流不到后檐去”。

善待父母,善待每一个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秦兴于二0二二年三月十八日(农历二月十六)6:12
参考:
敬老节,在过去人们喜欢在重阳节这天结伴出游,登高望远。

参考: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初是庆祝丰收,拜神祭祖的节日。
后来增加了祈福增寿的习俗。
在近代又多了尊老敬老的意义,最终在2012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人节。
重阳一词得名于《易经》,古人把《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两个基本符号“—”和“- -”,分别称为阳爻和阴爻,阳爻为九,阴爻为六。
九乃极数,九月初九又是两九相逢。
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
因此这天被认为是个吉祥的日子。
重阳节的叫法最早出现在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中。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吕氏春秋·季秋纪·季秋》有记载,古人在九月为庆祝丰收祭祀宴饮拜神祭祖的活动。
这被认为是重阳节的源头。
“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西京杂记·卷三》中记载了西汉时九月初九,在庆祝丰收拜神祭祖上增加了祈福增寿的习俗。
据说是受当时黄老之术的影响。
卷中也记载了菊花酒的制作过程。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
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
……”这两处记载包含了现在的重阳节习俗。
晒秋是将丰收的农作物晾晒在房屋前后,这也就是庆祝丰收的一种方式。
祭祖和南方沿海在重阳节这天要祭祀海神的习俗也对应着拜神祭祖。
蓬饵即是重阳糕,当然制作原料和方式可能发生了变化。
茱萸本就可以入药,其香味浓郁,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用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菊花酒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这就是增寿了。
菊花又象征长寿,是长寿之花。
喝菊花酒怎么能不赏菊,三国之后赏菊赋诗就成了重阳节的时尚了。
有些地方还会在这天放风筝,据说纸鸢飞得越高,福气越浓。
这就是属于祈福了。
至于登高应该来源自山岳崇拜,神仙大都住山里嘛。
还有就是重阳这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
因此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参考:
以前是拜佛的旺季,拜佛节,现在是老人节。

参考:

同时我们的古人也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古人在清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长辈贡献上《重阳糕》。
《糕》是《高》的谐音寓意祝老年人活到《最高寿》!这一天整天培伴着家里的老人们问寒问暖,让老年人《兴高采烈》。
第二天《结伴志同道合玩得来的朋友们秋游》,《登高远眺》。
因古人的重阳节放假九天,所以《秋游》时间也够跑到名山或是百里范围之内的小山上去秋遊。
这也正是一年之中螃蟹最肥的时候,吃螃蟹,喝黄酒(蒸气机传进中国前,是没有当今50度白酒的),吟诗诵词,或你作上联我对下联。
若无此才者,也可以说个笑话或讲个故事来顶替方可了事。
否则将被罚酒三杯!所以古人的重阳节是很有意思的,一年之中和重阳节对应的是《寒食节》(今之清明节前三后四,共八天)主要是《春游踏青》。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生活节奏也变快了。
所以古人的风俗也都不适用于现在了。
汾淮居士致。

参考:
敬老的节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