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乱咬、乱画、乱撕、乱扔,怎么办?

有的宝妈说“他见啥咬啥,吃手、吃枕巾”;

有的宝妈说“他见书就撕,见墙就画”;

有的宝妈说“家里一切他能拿得动的东西,都被扔的到处都是,家里像是被强盗打劫了一样”;

有的宝妈说“家里的电器按钮都被他按遍了,天天都是惊心动魄”;

这些宝宝还有个共同特点:“屡教不改”!

于是爸妈们都在问着共同的问题“我们该怎么教会孩子不乱咬、不乱画、不乱动、不乱撕、不乱扔呢?”

在回答问题前,我想先和宝妈们分享一段话,说这话的人是个法国教育思想家,他叫卢梭。

他说:“由于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

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做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所以说,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和我们的眼睛”。

其实,宝宝从呱呱坠地伊始就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学习,感觉就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通道。

虽然这种认知活动还很初级,但通过感知所获得的感受和经验却是一切高级认知活动的基础。

而感觉从哪里来,就是从“看”中来、从“听”中来,从“闻”中来,从“尝”中来,从“摸”与“运动”中来。

所以宝宝才会“乱咬、乱画、乱动、乱撕、乱扔”,这一切都是宝宝学习的方式,是智力发展的信号,是宝宝寻求发展的本能。

【 有些事经历过 宝宝就不乱动啦 】

在宝宝的发展中,体现了先“动口”再“动手”的发展规律。

宝宝刚出生时,能够使用的唯一器官就是口,大多数0-2岁的宝宝通过口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在“品尝”的过程中宝宝健全了口的功能(这对以后说话也很重要呦),才认识了许多不同的东西。

所以看到宝宝吃手、吃脚、吃枕巾的宝妈大可不用担心,你只需要尽量保持这些东西的卫生就可以了。

因为有一天你的孩子可能还会跑离你的视线,偷偷从地上捡片树叶放在嘴里。

也许只有品尝了叶子的苦涩后他才能够明白你今天说的“脏脏、有毒、脏脏、有毒、脏脏、有毒……”。

【 不亲身经历,宝宝是很难理解我们讲的道理。 】

比如说“不要跑会摔倒”,可真正让宝宝不跑的不是我们喊住了他,而是他真的摔倒过。

有些忠告可能比“摔倒”要抽象很多,而且我们永远都不想让宝宝经历,比如说“烫”、“电”。

此时你可以尝试用较轻的刺激来让宝宝明白这些忠告,比如说可以让他摸摸热水壶冒出的水蒸气以让他知道什么是烫,当冬天有静电发生时告诉他那是电,但通常还是建议您把这些东西收好、放好、把电源堵好。

【 有丰富的材料 不再乱画乱撕 】

除了较好的营养,爸妈们开始特别注意宝宝的早期智力启蒙问题了,给宝宝们买来绘本、画笔、画本……

这特别好,宝宝们需要它们。

可麻烦又来了,宝宝们不看书反撕书、画笔不往纸上画偏往墙上画!

这关于早期阅读,宝妈们还是不要着急,宝宝们从了解真实的世界到能将书本上的图画与真实世界建立联系还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他们倒着看书,或者仅仅把书当作大肌肉运动的材料都是很正常的,你可以为他选一些较结实的布书或硬纸书。

平时自己也可以多看书,给孩子一个示范,让他了解如何“看”书。

关于早期绘画,对宝宝来说他还只是一个“运动游戏”,是他探索动作与结果间的关系实验,因此画在平放的纸上还是竖着的墙上、画在平滑的纸上还是粗糙的床单上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宝妈们可以给宝宝多提供一些不同的材料,比如粗糙的纸、光滑的纸、黑板等,给他的纸也要尽量的大。

【 “麻烦”变成游戏 再也不乱扔了】

扔东西是宝宝都会经历的阶段,这是他在探索手的功能,“手不但能拿东西还能扔东西”这真是一个大发现。

宝妈们可以借此开展一些亲子小游戏,比如一起扔一起捡回来,放到玩具框里。

关于手部动作的发育,在《原来,宝宝的智力体现在手指尖上》,详细介绍过。

但对于一两岁的宝宝来说,学会归纳还是个大难题,必定他们对于类别还完全没有概念,不过在家庭环境创设上家长可以尽量保持物品用完归位,让宝宝逐渐观察了解物品的应由位置。

标签

发表评论